幽梦小说 其他类型 李老歪王大山的小说重生道观,实现暴富从收山货开始免费阅读

本书作者

幼儿园大爷

    男女主角分别是李老歪王大山的其他类型小说《李老歪王大山的小说重生道观,实现暴富从收山货开始免费阅读》,由网络作家“幼儿园大爷”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林主任给到李红军一斤1块5毛钱,一共850斤鹿肉,总共卖了1275块钱。林主任又让李红军给王大山带话,有时间去林场场部找一下他,有话对王大山说。卖完猪肉,李红军又把鹿皮拉到了许建国家,许建国一张鹿皮给了150块钱,六张又卖了900块。等到东西都卖完了,李红军回家吃了一顿饭,又赶着骡车来到了道观。王大山和李红军把钱分了,这次因为李援朝没有进山,就没有分给他。李红军分了218块,剩下的都是王大山的,还有1957块。李红军觉得没有出力,不想要钱,但让王大山一眼就给瞪了回去。不是开玩笑,将军的眼神中天生就带着命令。分完了钱,王大山又想起了前院的鹿,这鹿是要养的,但现在的问题是,后山的地都不是自家的,就算是给李援朝建房子的地都不是自家的。虽然...

章节试读


林主任给到李红军一斤1块5毛钱,一共850斤鹿肉,总共卖了1275块钱。

林主任又让李红军给王大山带话,有时间去林场场部找一下他,有话对王大山说。

卖完猪肉,李红军又把鹿皮拉到了许建国家,许建国一张鹿皮给了150块钱,六张又卖了900块。

等到东西都卖完了,李红军回家吃了一顿饭,又赶着骡车来到了道观。

王大山和李红军把钱分了,这次因为李援朝没有进山,就没有分给他。

李红军分了218块,剩下的都是王大山的,还有1957块。

李红军觉得没有出力,不想要钱,但让王大山一眼就给瞪了回去。

不是开玩笑,将军的眼神中天生就带着命令。

分完了钱,王大山又想起了前院的鹿,这鹿是要养的,但现在的问题是,后山的地都不是自家的,就算是给李援朝建房子的地都不是自家的。

虽然现在鼓励开荒,谁开荒了地就是谁家的,但山林不是,白龙沟的山林地大部分还是属于靠山屯子的。

得想办法把地都圈过来,不然以后扩建山庄再买地太不划算。

但怎么才能用最小的代价把地都圈过来,得好好的计划计划才行。

刚好林主任让王大山去找他,到时候再把林主任和刘主任聚到一块好好的请教一下才行。

接下来几天,王大山并未进山,也没有去公社找林主任。

反正林主任也不急,王大山也想等一等再找他。圈地的事情还要先问问靠山屯的老支书才行,看看需要什么样的章程。

这几天王大山没事就上后山李援朝的房子那看看工地,又跟李大抹子商量鹿圈在哪盖,盖成什么样的。回来之后就喂喂大花和四只小鹿,坐坐诊看看书,有时候还跟着爷爷他们一起去后山开开荒,日子过得好不惬意。

但王大山并没有停止思考,他将清风观与靠山屯的关系捋出了一条脉络:

清风观是属于靠山屯的,虽然清风观到靠山屯的距离有些远,但清风观确实是属于靠山屯的户籍编制,王正风和王大山的户口都在靠山屯。

但问题来了,靠山屯的耕地其实不少,靠山屯靠山屯,只是屯子背靠着山,但屯子前面临着关东平原,耕地并不少。

1962年,根据当年发布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的规定,由生产大队或生产小组划出耕地面积的百分之五到七,分配给社员家庭作为自留地,长期不变,用于开展家庭副业生产。

由于清风观处于山中,王正风一家主动放弃了耕地。一是距离较远,耕种起来比较麻烦,二也是王大山正值壮年,靠打猎坐诊也能维持生计。

村里只是将清风观的附近的一小片山林划给了王正风,用于开荒种些蔬菜。

但是1963年,林业部成立的国营林场总局,将林地全部划归林场所有,也就是这一年,大白山林场成立。

也就是说,从1963年开始,实际上王家道观的自留地已经就已经没了,从法理上来说,属于林场的了,村里人说得不算了。

真是一笔糊涂乱账。

该怎么办呢?

但王大山仔细想了想,也不是没有机会。

从1978年徽省小岗村那18名勇士偷偷的包干到户开始,对于农村土地,最高层实际上已经采取了放开的态度。


大白山乡民信奉萨满,自幼就听闻鬼神精怪。什么狐黄白柳灰,山魈白骨獞,从小就被大人用这些玩意儿吓唬。

什么你再哭就让黄大仙把你叼去吃了,你再不睡觉晚上白骨獞来偷你等等,不一而足。

凡事就怕想多了,到头来吓得还是自己。

王大山去给李援朝包了手,李家侄子们见李援朝手受伤了,没法再钉,只能换人来。李家的侄子不合适,只能换成柳秀君的弟弟。

他弟弟拿起钉锤,哐哐哐的就往上砸。

说来也怪,无论怎么用力,那钉子就是砸不进去,不是砸歪了,就是砸断了。

李援朝和他母亲慌了,也不管什么了,立刻跪在柳秀君的棺材前,不住的磕头。李援朝一边哭一边大喊:“秀君,你到底怎么了?怎么你才肯安心的上路,你告诉我呀!”

但并没有什么用,一连换了好几个人,还是没办法把棺材钉子钉进去。

此时已到了早上7点半,如果再耽误下去,不能按时起棺挖穴,就会耽误了下葬的时间。因为棺木必须要在12点前下葬,这时候是一天阳气最旺盛的时候。

午时下葬,能避免阴气过重。过了午时,阳气由盛转衰,逝者的灵魂就可能受到阴气的影响,影响其转世轮回。

王正风见此情景,走到李援朝面前,对李援朝说道:“援朝,你想想,你媳妇儿有什么遗愿没有完成?或者你答应了他什么事情没有?”

李援朝听后,左思右想,可并想不出有什么。

要说报仇,两名悍匪一个被王大山杀了,另一个也被政府给抓了,等待着他的将是公审和枪毙的命运。这也算是报仇了。

他媳妇以前在家里老老实实,上孝敬公婆,下侍候老公孩子,不说有多么贤良淑德,但也中规中矩,挑不出什么错来。

见李援朝满头雾水,王正风知道靠不上他,只能又走向法坛开始摇铃做法。

修道之人,修的是天地法则,修的是心中大道,修的是处世哲学,修的是自我认知。至于什么鬼神祭祀,符箓禁咒,这些东西存在吗?就算有,在现代这个时代也早就失传了。

这世上到底有没有鬼,谁也不知道,没有人真的见过鬼。

当然,有一些科学无法解释的事情,但有可能那是因为人类对世界的了解还处于最低级的阶段。

就拿太空科技来说,人类探索的星空,只占了宇宙的5%,由此可以得出,人类对科学的认知应该也只有5%。而且,不止一个科学家认为,科学的尽头是玄学。

而玄学,正是道家探索的学问。

今天出现这种事情,连王正风也无法解释到底是因为什么,所以,王正风走上法坛并没有行什么符箓驱鬼之事,他只是掏出了3枚铜钱,随手的抛在了香案之上。

道家的占卜之术主要有易占、梦占、测字、星占、择吉、式法、相术、风水、符命、灵签、扶乩等种类,而王家最擅长文王课。

文王课,易占的一种。是以金钱起课,断卦时基本脱离爻辞,以六爻所配干支五行的生克制化及占卜时日的五行、神煞断吉凶。比起梅花易数,文王课测算更为详细。

比如,如果一位占卜大师测算你今天的运势,用梅花易数,测算之人掐指一算,只能算出你是吉是凶,运势如何,方位在哪。但若以文王课起卦,在吉凶运势的基础上,又能算出你今日何时所遇何人何事,与你有什么纠葛等等。

当然不能精准到具体遇到了谁,发生了什么事情,但大致情况是大差不差的。

待到铜钱落定,两阴一阳,抓起铜钱又抛一回,这次是三枚铜钱全是阳面。

这是水天需卦。明珠出海。

“需”者,须也,得时而动,故有明珠出海之象。

象:明珠土埋日久深,无光无亮到如今,忽然大风吹土去,自然显露又重新。断:土里显出明珠来,口舌官司消散开,走失行人当见面,交易有成没有灾。谋望有成,婚姻交合,求财如意,挪动喜也。

走失行人当见面,挪动喜也。

王正风见此卦,略一思索,便大喊李援朝:“援朝,叫人打开小棺,把你儿子放入你媳妇儿棺中,注意,你儿子出棺时,要用红布盖住头脸,放到你媳妇儿手边。”

见李援朝还是愣愣的,王正风走过拍了他一下:“快点,别耽误了下葬的吉时!”

李援朝这才反应过来,连忙招呼堂兄弟之子们,先让人回去拿了一块红布,又齐心合力的把两具棺材盖推开。

李援朝把红布盖到他儿子的脸上,小心翼翼的的抱出了他儿子,又慢慢的放入了他媳妇的棺材里,将他儿子放到了媳妇的手边。

当他儿子进棺的那一刻,风渐渐的小了。

此时,王正风也画出了两道托生符,让李援朝分别放到了两具尸体的怀中。

然后王正风又大喊:“盖棺。”

当李援朝再次拿起钉锤敲下去的时候,棺材钉奇迹般的钉了进去。

李援朝见状,长出了一口气。

若要是再钉不上棺盖,那可是丢大人了,以后屯子里的人能不能容他都不好说。毕竟,哪个屯子都没有听过这样匪夷所思的事情。

接下来便是起棺抬棺。

抬棺也有规矩:

首先抬棺之人必须是已婚,已婚人阳气弱,对棺中之人影响最小,因为阴阳不能相冲,否则容易魂飞魄散。

其次,不能与棺中死者是亲戚。因为死者的亲戚要扶棺带路,送葬哭丧,不能耽误子孙尽孝。

再次,抬棺出门时不能摸门框,更不能说重。这主要是怕会影响到子孙后代的昌盛和运势。抬棺时越是说重,抬棺人之间越会互相影响,就会觉得更重,到时更加抬不动,或者棺木坠落,造成大祸。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抬棺的过程中棺材不能落地。一旦落地,就说明逝者的灵魂就要安度在此了。

三副棺材由六十多个人轮番抬着向后山走去。山路崎岖,极不好走。

好在并不算太远,不到两个小时,就抬到了地方。

到了吉地,先放了一卦鞭炮,王正风一声开穴喊出,李援朝拿起铁锨挖了三下,然后本家子侄帮着挖穴。又一个小时,两个墓穴就挖好了。

此时已来到了11点,抬棺移到穴中,又一卦鞭炮响起,开始填土。

横死之人不能立碑,三位墓主人都是横死之人,只能种树。

李援朝在两个坟包的前面种了两颗槐树,再插上招魂幡和哭丧棒,又磕了几个响头,至此,丧礼结束,差一刻十二点,大伙要回村吃席了。

回到屯里,村民们帮忙将灵棚拆除,做席的大师傅带着徒弟摆好桌椅,开始端菜上席。此时的氛围已经没有了早上的悲凉肃穆,显得比较轻松自如,吃饭时有说有笑地闲聊也是很自然的事。

毕竟,人已入土为安。

送完葬,算是把丧事圆满办完了,大伙都有一种成就感,发自内心的喜欣之情自然也就挂在脸上,这并不会被人怪罪。

王大山和王正风也入席吃饭,一会儿吃完了就下了席,准备回观里。

今天王正风是不准备问主家拿钱的,因为今天丧礼,主家事忙且悲伤,不宜在此时给主家添乱。待丧礼结束后,主家自会准备好黄纸包上礼金送上门去。

爷孙二人回到了道观,先是到正殿打坐吟诵了几遍净秽咒,驱逐秽气,又来到后院。

看到花豹还趴在屋檐下,眯着眼睛,不时的甩甩尾巴。

王大山走了过去,慢慢的伸出手,试探的抚摸了一下花豹的背,花豹没有任何的反抗。于是王大山就放心的撸起了花豹。

看着花豹享受的样子,王大山一边撸一边对花豹说:“你今天舒服点了没有?”

花豹又甩甩尾巴,王大山继续道:“你好好在这养着,等你养好了,咱们就去林子里猎野猪。”

说完又道:“我给你起个名字吧,你是个母豹子,身上一身花斑,以后就叫你大花吧!”

啊~嗷!花豹轻轻的叫了一声,也不知道满意还是不满意。

王大山起身去打了一盆水放在花豹面前,又去地窖切了一块野猪肉,到厨房切成小块,生火放到锅里煮上。

在缸里舀了半盆子的高粱面,加水和成面饼子,搁在锅里蒸上。

又往肉锅里加了一点盐,就去找爷爷。

问爷爷要了点壮骨生肌化瘀的药材,王大山找了个药碾子,把药材磨成粉。

此时肉煮好了,高粱饼子也已经蒸好了。

王大山把肉倒进大花的陶盆里,又把半锅的高粱饼子撕碎,和肉和在一起,最后再把磨好的药粉倒进盆里,再继续搅和几下,就端到了大花的面前。

大花已经能够慢慢的移动了,经过昨天一天的恢复,除了右前爪还不能动,体力已经恢复了不少。

看到王大山端来了吃的,大花抬起了头将嘴伸到了盆里,大口大口的吃着。一大盆的大饼子和肉,一会儿功夫就吃完,吃完了之后又将头伸到水盆里,吧嗒吧嗒喝着水。

看来,大花已经完全适应了王家的饮食,别说,大饼子拌肉就是好吃!


王大山惊喜不已,已经忍不住的有些手舞足蹈了。

发现人参,那说明王大山的运气是真的爆表了。

用老一辈赶山人的说法,人参是集天地灵气于一体的精华凝结而成。

从南北朝时期,便有了人参入药的记载。到了隋唐时,人参又被称作草妖或地精。及至明清,人参的药用功能已经被完全神化:凡将死之人,服用参汤,则可吊气续命。

除此之外,人参还可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生长年限越长的人参则功效越大。

百年老参,虽不至于活死人肉白骨,但民间也传的神乎其神,几乎难得一见,只在宫廷皇室流传。

其实,哪有那么多百年野山参。一株人参能长到百年,那是得多不容易?先不说鸟啄虫咬,单单说长白山的赶山人,每年成群结队的赶山放参,能见到的人参早就被挖掘一空了。

即便后人能够总结出长白山野山参的生长环境,可并不是所有符合人参生长环境的地方都有人参。

人参究竟长在哪里?如果按照迷信的说法来看,凡是生有人参的地方,往往都上有紫气,下有地气,地气缭绕之处,才有人参生发。但是,谁又能知道地气是什么?毕竟,道家真正意义上的风水堪舆,寻龙望气之术早已失传了。

好了,闲话不表,再来说说王大山。

王大山一个箭步窜到了人参旁边,仔细端量着这株五品叶的人参。心里琢磨着该如何挖掘。

今天是肯定是不能挖了,天色已经不早,估计已经到了下午4点多,现在去挖,且不说什么时候能够挖出来,单说手上没有任何挖参的工具就不敢轻举妄动。

万一挖不好,不小心伤到了人参的须子,到时候不但卖不出高价,人参还容易腐烂,那得后悔死。

思索片刻,王大山从脖子上将挂着一枚铜钱的红绳摘下,小心翼翼的系到了人参上。

这枚铜钱是五帝钱中的一枚,康熙通宝。为历代清风观观主的随身法器,用于卜卦算命,窥测天机。

建国后,随着各种运动的开展,真真假假的牛鬼蛇神都被一扫而空,仅剩的几个漏网之鱼,谁还敢宣扬封建迷信?就连王家的道家正统清风观也被红小兵们给砸了。

若不是王正风出身东北抗联,还有几个老战友活在世上护他家周全,清风观又在山里,不容易被外来人找到,不然以那帮红小兵的操行,王正风早就被拉出去文斗武斗各种大乱斗了。

就算如此,道观里的三清像还是被砸的缺胳膊断脑袋。

把红线系在人参上,是防止人参消失不见。这虽然也是一种迷信,但也是采参人祖祖辈辈坚守的一种规矩。

据说人参是一种精怪,最爱吸收天地精华,一旦一地的天气精华被吸收殆尽,人参就会去到另外一地继续吸收。

用红绳捆住人参,就是让人参无法移动,被困在原地,采参人就能从容不迫的将人参挖出。

王大山虽然不信这个,但既然遇到了人参,要做一个采参人,那就要坚守采参人的规矩。

给人参系上红绳,王大山又用柴刀将旁边的椴树砍掉一块树皮,在上面刻下:庚申年五月初十,赶山人王大山发现五品叶人参一支,敬谢山神馈赠。

刻完,背上竹筐,头也不回的往回赶去。眼看着太阳已经西沉,回去晚了,老爷子又该担心了。

回到道观,就见王正风正在打坐冥想。梳着混元髻,留着尊长须,穿着白色单衣的王正风颇有些仙风道骨。

王大山见状也没打扰,回身去了厨房,先淘米烧火,焖上一锅大米饭,又将竹筐里的兔子掏了出来,剥皮放血清理内脏剁成小块,洗了些葱姜蒜。

起锅烧油,油热后放入姜蒜,倒入兔肉使劲翻炒。

待到兔肉变色,放入八角桂皮香叶,翻炒几下,又倒入半锅勺酱油,一小勺黄豆酱,少许白酒,几块冰糖,再加入些开水没过兔肉,然后盖上锅盖开始小火慢炖。

趁着兔子肉还在炖着,王大山又跑去道观后面的菜地里挖了两根山药,洗净去皮,剁成小段。再将竹筐里的柳蒿芽取出来一并洗干净切了,放到一边备用。

等到兔子肉熟的差不多了,放入了一小把大盐粒子,倒入山药,再继续小火焖一会儿。

眼看着差不多了,王大山又添进去两根柴火,然后打开锅盖,大火收汁。

此时兔子肉的香气已经弥漫的满屋都是,光是闻着,就能让人馋得直流口水。

王大山口舌生津,吞咽不止,恨不得立刻就来一大碗兔肉拌米饭。实在忍不住了,从锅里挑出一块兔肉,迫不及待的塞进了嘴里,一时间烫得他嘶嘶哈哈吹舔不止。

但是,真好吃啊!

此时山药炖兔子的汤汁已经收的差不多了,变得粘稠。王大山将兔肉盛出,洗锅之后又炒了一道柳蒿芽炒鸡蛋。端到院中,又盛了两碗大米饭,叫爷爷吃饭。

这一顿饭王大山吃的是狼吞虎咽风卷残云。

就像饿死鬼投胎一样,脸盘大的海碗,一口气吃了三大碗,,终于满足的放下了碗筷。

真是半大小子,吃垮老子。也无怪这祖孙二人之前的日子过得苦,就以王大山这样的饭量,别说王正风是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就算是一个三四十岁的壮年汉子,也不一定能养活的起王大山。

毕竟,猎人上山打猎,赶山人放山采参,都是靠天吃饭。再好的炮手,遇不到猎物也白搭,再牛的把头,看不见人参也抓瞎。

好在现在的王大山是重生后的王大山,不但拥有一身的本事,还具备了追踪捕猎的技巧,虽然现在还没有枪,但凭他的本事,让爷俩吃饱喝足还是不难的。

晚上早早上床,王大山因发现五品叶人参的事让他兴奋的睡不着,翻来覆去的蛄蛹着,心里想着明天挖出来这个大棒槌能卖多少钱?卖了钱之后应该买些什么东西。

嗯,有了钱了得先买一把枪,再养几只好的猎犬。把道观翻新一下,给三清重新塑像。

不行不行,一支五品叶人参卖的钱可能不够,那还不如等以后有钱了,在现有的基础上重新盖一座道观,到时候想办法让道观的香火旺盛起来。

倒不是为了赚钱,毕竟自己的祖上都是道士,自己也是个道士,信仰什么时候都不能抛弃。

再收些徒弟,传授一些道家养生与健身的功夫,弘扬一下传统文化,传播一些道家的精神。

有机会再把周围的山全部包下来,搞搞草药种植与野味养殖,十几年后全国禁猎,保护动物越来越多,中草药价格越来越贵,这些都是来钱的门路。

虽然不能大富大贵,但也能让爷俩衣食富足,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双发展。

然后娶个漂亮的媳妇,生两个可爱的娃,想想就觉得美滋滋。王大山在一阵美好的胡思乱想中睡着了。

第二天起床,王大山仍如往常一样,练拳诵经吃早饭。

吃罢早饭,到库房里找出了爷爷之前用过的索拨棍,镢头(即药锄)和一个快当兜子(采参人用来装工具的袋子里面装着鹿骨签子,小弯刀,剪子,小锯等),就出发进山了。

今天要去把那株大棒槌挖出来,挖棒槌是个精细活,容不得一点失误,一旦挖断一根须子,破坏了人参的品相,流失了药力就不值钱了。

王大山拿着索拨棍一路敲敲打打,索拨棍上的铜钱发出叮叮当当的脆响。

索拨棍是长白山采参人的必备工具,长约五尺二寸,大约173厘米,寓意要起参。

索拨棍端头系红绳,挂着几枚五帝钱,必须是康熙乾隆的五帝钱最好,采参人相信五帝钱能够趋吉避凶。若没有五帝钱,普通铜钱也可以,但不能是道光光绪的钱,因为光字不吉利。

索拨棍敲敲打打,既用来惊动蛇鼠毒虫,又用来寻找人参传递消息,是赶山人必不可少的采参工具,也算是采参人的伙伴,所以一般的采参人很少更换索拨棍,有些把头,一把索拨棍能用一辈子,还要父传子,子传孙,什么时候彻底用坏了,才会更换。

王大山走的很快,一个多小时就走到了昨天发现大棒槌的地方。

王大山定眼一看,还好,人参还在,那根挂着五帝钱的红绳还完完整整的绑在叶子上。王大山顿时松了一口气。

按规矩,抬参之前要先拜山神,祈祷山神保佑抬参顺利。

王大山也不想破坏规矩。

他先是掐指算了一个方位,现在是庚申年壬午月丁卯日五月十一甲辰时,财神喜神在东北,又从快当兜子里拿出块红布,然后从竹筐里拿出几个果子摆在红布上,点上三柱香,心中默念:“山神保佑,敬谢山神赐宝之恩。”

说罢跪地三叩首,便结束了祭拜,开始抬参。

王大山先用镢头清理周围的植物,轻轻的的挖松周边的泥土,然后再用鹿骨签子慢慢的拨开人参周围的泥土,让人参的根须与泥土一点一点的分离。

抬参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一个放山采参的帮派,少则三人,多则五人。有端锅(负责伙食),有把棍(把头的助手)还有把头。其中把头是这个放山帮派的老大,既负责观山,又要负责抬参。

抬参如请佛,一般情况下,只有把头能够抬参,其他帮派成员是不允许抬参的,这也说明了人参贵重且挖掘的难度非常大,要非常的仔细并且拥有非常丰富的经验才能够将人参完整无无瑕的挖掘出来。

人参是不能用其他工具挖掘的,只能用鹿骨签子,因为鹿骨签子质地坚硬,冬暖夏凉,最关键是上百年都不会发霉和腐烂变质,所以鹿骨签上没有霉菌,这样就不会把霉菌沾染到人参上使人参腐烂。

如果用铁器挖人参弄破了皮,那这棵人参要不了多久就会烂,也卖不到好价钱,而鹿骨签即便破了人参皮也没事。

王大山一点一点的挖掘清理泥土,十分的小心仔细,用了大半天的功夫,才将这株五品叶的人参抬了出来。看看日头,已经是下午了。

砍了一块桦树皮,再找一些湿润的苔藓,用挖掘出来的原生泥土垫在树皮上,铺上苔藓,把人参放上去,然后小心翼翼的卷好树皮,放到竹筐里,这株五品叶的人参就算是抬完了。


山路难行,更别说是夜晚的山路。

好在上山的人数众多,又举着火把,倒也没有被野兽袭击的危险。

唯一的危险,就是迷路。但李援朝一路都做了记号,每走一段路,寻找一下记号,确定行进的方向。

就这样,在夜晚11点的时候,他们发现了王大山与李红军点起的篝火。

在等待村民的时候,王大山和李红军已将分散在各处的野猪都聚拢在了熊瞎子尸体的地方。

此时王大山和李红军正在烤肉。

新鲜的野猪肉切成小块,串到削直的松木上,架在火上慢慢地烤着,等烤到吱吱冒油的时候,再洒上点孜然辣椒面咸盐,烤肉的香味瞬间就飘了出来。

拿出早上带的馒头,从中间掰开,将肉签子放到两瓣馒头之中用力一捋,肉从松木签子上滑落到馒头里。合上馒头,一口咬下,把腮帮子撑的鼓鼓的,立刻就能产生了深深的满足。忙活了一天之后的疲惫,也在这一口肉夹馍中,被抛出了九霄云外。

两人正在大快朵颐,忽然看到远处有点点亮光传来,似是一条移动的火龙。王大山知道,李援朝带着人来了。

李红军也看到了火把,显得十分的激动。

“大山,你看,火把,他们来了,他们来了。”李红军兴奋的喊道。

二人快速的把剩下的肉串吃完,起身迎了上去。

来人都是靠山屯里各家各户年轻的后生,身强力壮,几乎来了就能干活。

王大山马上分配人手,6个青壮抬熊瞎子,6个青壮抬大野猪,剩下8个人抬体型较小的三头野猪。说是体型较小,加起来也超过了600斤了。

分配好任务,青壮们立刻行动起来。

每个小组先是用四根扒杆捆成一个井字,再把猎物绑在扒杆上,这样无论是六个人还是八个人都能有舒服的抬杆的位置,十分的好抬。

看到猎物绑好,李援朝又清点了人数,刚刚好好,一个不多一个不少。然后向王大山点了点头。

王大山柴刀一挥:“出发!”队伍便慢慢的开始移动。

王大山负责领路开路,李援朝和李红军在路不好走的地方随机帮助各组抬猎物,并且还担负了照明的工作。整个行动过程倒也十分的和谐,并没有谁抱怨什么。

到了次日凌晨6点,天已大亮,众人终于来到了清风观中。此时王正风已经吃过早饭,看到众人抬来的猎物,不禁啧啧称奇。

他这孙子可是了不得,第一次进山打大畜生,就打了一头熊瞎子,几头大野猪,这狩猎的水平,整个大白山也没有谁了。

各位看官,您还别不相信。

在东北的林区,两个猎人上山打猎,在没有猎狗的情况下,能打到一头野猪,这种战绩已经算是很不错了。

野猪这种畜生,受到惊吓就一个字,跑。疯跑起来的野猪,能连续跑大几十公里不带停歇的。所以,枪一响,野猪就跑,没有猎狗围猎,你能打中几头?

不要迷信特种兵的枪法,你拿的不是大口径狙击步枪,枪上没有八倍镜,你也不是卧姿瞄准,提前准备,等待时机,然后一枪毙命。多数时候都是你还没有发现猎物,猎物就已经发现了你,然后疯狂逃跑。

试想,几百米距离的快速移动靶你能枪枪爆头?别开玩笑了。

所以,能被称为炮手的猎手,并不是每次进山能打到多少猎物,而是每次都会不空军,而且打到的猎物的价值往往比其他猎手的更高。次数多了,也就自然而然的被人称作了炮手。

现在,王大山一次能打那么多猎物回来,王正风是打心眼替王大山高兴。

但现在还不是高兴的时候,还有20个村民等着分肉。这20个村民跟着忙活了一晚上,又搬又抬还又往外运,连饭都没有吃一口,等的就是就是这个时候。

王正风也没耽误,招呼王大山搬来一张八仙桌,又拿来一个砧板,把那头四百多斤的野猪抬了上来。

一把侵刀在碗底磨了两下,对着猪腹一刀而下。

每个人都是5斤肥膘,5斤瘦肉。只因野猪的肥肉实在是不多,一头四百多斤的野猪,能有个100斤的肥膘已经是很不错了。

王正风割肉,李援朝称肉,李红军捆肉,王大山去做饭,几个人互相配合,一会儿将肉给分完了,一头400多斤的野猪,被分了一半出去。

分完猪肉,几人又吃了早饭,但活并未干完,还有熊皮没有拔下来。

王大山三人把熊瞎子大头朝下给挂了起来,扒皮这事还是由王正风操刀,除了李援朝外,其他两人都跟着学怎么给熊扒皮。

只见王正风拿出一把小弯刀,先从熊腿处开始下刀,顺着熊小腿处横着划了一圈,再竖着划一道口子,然后用小刀一点一点将熊皮与熊脂肪分离。说起来并没有什么难的,可真正的做起来,全是技巧。

不一会,一头完整的熊皮就被王正风剥了下来,没有一丝的损伤。

王正风不愧是个老猎户,这剥皮的手法一点都没有因为年纪大而退化了。三人看了,不由大呼过瘾。这皮剥的,真是丝滑呀。

你爷爷还是你爷爷,不能小瞧。

熊皮剥完,还不算完,还需要把胸肉分割。

熊的一身都是宝,除了熊皮熊胆,那不用说了,城里的人是抢着要的。熊掌更是有地位有实力的老饕们的最爱。熊油不但是一味中药,可以治疗头皮癣,脾虚等,用来炒菜还特别的好吃。胸肉也是一种非常美味的佳肴,肉质细腻,口感绝佳。就连熊骨头,都能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王大山把熊油都留了下来,又割下两大块熊肉,一块足有20斤的样,分别递给了李援朝和李红军。

“给,拿着带回家去,都让家里的人尝尝熊肉的味道。熊掌就不给你们了,我留两个下来,到时候咱们一起炖着吃,剩下两个卖到林场去,肯定能卖个高价。野猪肉咱们留下一头分了,剩下的都卖了。”

“大山,不用那么多,熊肉我们一人留下10斤尝尝味就行了,剩下的你都留下吧,要不然就都卖掉。野猪肉我们一人分20斤就行,下次进山还能打到,不用给我们留那么多。”李援朝想了想说道,并没有接王大山递过来的肉。

以后他娘俩盖好了房子,吃住都是王大山的,也没必要计较那么多,直接把自己这150多斤卖给王大山就行了。

“对,对,对,大山。我们不用留那么多肉,以后还要进山的,肯定还能打到更多野猪。我算看出来了,你打猎真是个这个。”李红军举起大拇指比划着说道。

“反倒是你应该多留一点野猪肉,大花养伤正需要吃肉。”李红军又说道。

李援朝一头雾水,大花是什么?

看到李援朝一脸迷惑的神色,李红军抢着说道:“援朝大哥,大花是大山从野外救回来的一只豹子,伤了腿,正在后院养伤呢。”

李援朝还是一脸不可思议的样子。

“红军说得是真的,大花就在后院呢,一会儿带你去看看,你们先把肉拿着,就按你们的说的,你们想要多少就要多少,反正咱们这嘎达肉管够。”

二人也没客气,各自切了两块肉,熊肉大约10斤左右,野猪肉也切了20来斤。还各自切了条肥膘。

三人忙活完,去后院看了看大花,又各自提了水桶洗了个澡。

李援朝看时间不早了,就先回去了。他得联系泥瓦匠来看地方估算料子。

王大山和李红军也还不能睡觉,他俩还要下山卖肉。

今天是第一天卖肉,王大山必须要跟着帮李红军把路趟熟了。


往年他不是没有收过这么大的熊皮,但那些皮子上都是有枪眼的,而且不止一个。王大山拿来的这张皮子如此完美,在省城肯定能够多卖一些钱。

想到这里,许建国还是答应了下来:“行吧,大山兄弟,你这张皮子实在不错,1200就1200吧,我要了,你等等,我去拿钱。”说完就转身进了屋里。

一旁的李红军都傻了,王大山这钱也太好赚了吧。他能想到熊皮肯定能赚一些钱,可绝对想不到一张熊皮能卖1200块钱。

那可是1200块啊,这个年份,元帅的工资一个月才500多块,乡民们一辈子都能都见不到1200块钱。

李红军的性格虽然咋咋呼呼,但关键时候还是谨慎,此时也并没有多问。

片刻时间,许建国从屋里出来,手里拿着叠钱递给王大山说道:“大山兄弟,你点点。”

王大山接过钱数了数,数量没问题,揣进了兜里,就跟许建国告辞了。

出了许建国的小院,李红军迫不及待地说道:“大山,卖熊皮子也太赚钱了吧,1200,那可是1200块啊。”

刚才卖肉的时候,李红军的内心就小小的惊叹了一番,但考虑到肉价有参考,王大山打到的猪肉又确实太多,所以卖出了1868块也能够接受。

但熊皮子不一样啊,这是他从来没有接触的东西。一张熊皮一下子能卖到1200块,已经颠覆了他的认知。

“这算什么。就咱们刚才卖的熊皮子,拿到省城,运气好了能卖到2000块钱,拿到江南或者京城,至少能够再翻一倍。”王大山解释道。

“大山,咱们也收皮子吧,咱们不卖到省城,咱们往京城卖。”李红军一脸向往的说。

“别想了,卖皮子挣不了大钱。小皮子不值当,大皮子靠运气。再说咱们还得对皮子进行初加工,太麻烦,挣的都是辛苦钱。你要是真相干,回头我想想,咱们卖点别的,肯定比卖皮子挣钱。”

“好吧,那你可得好好想想。”李红军现在无比相信王大山。

二人赶着骡车,又来到了供销社。

王大山对李红军说:“红军,咱们去买几套衣服,赚了钱了,也应该奖励奖励自己。刚好你给你娘和你妹妹也买两套。”说完,不等李红军说话就进了供销社。

王大山现在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个子更是像抽条一样几天就窜上一节,身上的衣服早就小的不行了。

最近又吃得好,脸上渐渐得有了些肉,再过段时间衣服肯定就彻底穿不上了。再说,他也想给他爷爷也买两套。

李红军连忙跟上去,拉住王大山说道:“大山,我还是算了吧。刚赚了一些钱还是别乱花了,再说这次赚钱我也没帮上什么忙,我那份就不要了。”

李红军从小过惯了苦日子,他的哪件衣服不是大补丁落小补丁的,听说要花钱,不由自主的就有些抗拒。

再一个,他自认为这次进山打猎没帮上什么忙,就连卖肉也都是王大山的关系,这让他有些不好意思。

“这次算我的,算我送给你的咱们合伙的礼物。你就别推辞了。”王大山始终觉得,钱赚到就是用来花的,如果赚了钱不改善自己的生活,那还赚钱干什么?

“大山,真不用......”

“行啦,别唧唧歪歪的了,挣钱就是为了让家里人过得更好,不然咱们赚钱干什么?有能力让你娘你妹妹天天大鱼大肉,为啥还让她们吃糠咽菜?是不是这个理儿?”